三场考试后,两位才子都累瘫了。二人的试卷崔燮拿去亲自看了,还拉着祝枝山和王守仁来充任同考官,正正经经地按会试程判了一回。 唐寅的文章方正严洁,坚炼遒净,跟他平常作诗文的风气象全然不同。而徐经年纪虽略长一些,文章却差了一等,不是单单在院子里模拟几回就能模拟出来的。 基础不扎实,心不静,只怕这科难上。 崔燮并没告诉他们这评价,只是从弘治九年倒推回去,一科一科给他们模考。做出的题目三位考官各自圈点删改,还按着考场规矩在卷头题上评语。 两位江南才子给他关在家里读书模考,越考越适应节奏,文章做得越利。但因体力不足,出门时又总和住在祝家时一样会遇上点小状况,始终无力出门作妖。 直到二月初九早上,这两位一进京便以文章、富豪引起京师翕动的江南举子才顶着两张淡然若超居世外的面孔到了龙门外。 解衣靴,任由军士搜检夹带,进场签名领卷子,进到考棚里打扫、吃饭……在别的考生还手忙脚的时候,这两人已练地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坐在考棚里小憩,等待天明发卷。 弘治十二年这科考试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开始、平平淡淡地考完三场、平平淡淡地判完卷子……二月二十九,如期发榜。 第276章 这场会试崔和要下场, 崔燮为避兄弟之嫌,是不能当考官的。也因此他敢公然把两个考生留在家里, 不怕人弹劾舞弊。 放榜那,崔燮点卯后就翘班溜达出翰林院, 亲自抄了榜单:会元位置上高高填的是伦文叙。崔和跟徐经都没上榜, 不过崔和在副榜五十名内, 可以到国子监做举监。唐寅在三十四名, 已经算是考得不错了。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这科连唐伯虎都没考中,唐徐二人都是在房师一关就直接被刷下去的。 不仅没上榜,还因为应对上了程政学士所出的一个极偏极冷的知识点, 又跟徐经到处招摇,宣称必中状元, 被人抓住了把柄诬告他们作弊。徐、唐二人都下了狱, 还被屈打成招,牵扯出了副考官程政。 事后锦衣卫虽然查出并无买题行贿之实,可科场舞弊四个字谁沾上谁毁。程政从狱中出来几个月就因伤病而亡,徐、唐二人名声全毁, 前程也没了。唐伯虎后来又卷进了宁王造反案, 后半生更零落凄苦…… 如今会试平平安安地熬过去了,只要再把殿试熬过去, 应该就没事了。 他到路边找了家茶铺,递上几钱银子,叫小二把这名单送回家, 免得家里关着的那三位考生苦等。 其实他本来也想叫三人出来看看榜的,可考完回家那天,唐、徐二人就又犯了狂傲自负的病。 会试最后一场策问题中的第三题,是一道超纲的难题,从场出中来的举子几乎个个都不知道其出处。和哥自然不知道,只能按着题面的意思胡答了,唐徐二人却因家中藏书极丰富,看过前元名儒刘因的《退斋记》,知道那道题出自何处。 那是刘因借着批评道家学说,暗讥当时的大儒许衡屡次因志不伸而辞官退隐,又在隐居之后复出为元廷做事,刺其以退为进,通过隐居而求官的文章。 如只看题面,论的是学者在学习圣贤文章时如不能审明细辩,则表面上学的还是孔孟之道,实际上已落入了伯夷、柳下惠、禅宗、老子等偏离于正道的学说中。而若以原作通篇之意观之,就该知道这道题的落点在于批评许衡学孔孟、以儒道自居,而实则行老氏“以术欺世”之道。 徐、唐二人都看过此书,这道题真是撞到他们手里了。出考场后又听到那么多举子都抱怨不识此题出处,两位腹诗书的才子更是要让这本《退斋记》给涨圆了,互相吹捧起来没完。 唐伯虎更是在晚膳时宣称:“今科我必为状元!” 徐经卖力捧场,崔和羡慕地看着他们,来蹭饭的祝枝山也跟崔燮大夸唐寅之才。 昏暗烛光之下,却没人看出崔燮的脸微微变了。他抿了抿道:“果然有志气。我记得当年守仁贤弟也曾写过一篇《来科状元赋》,誓要在下一科取中状元,其父王学士成其志,便全力辅导他读书,后来果然如愿。伯虎既然也有此志向,我虽不及王学士高才,却也少不得要尽一尽心意,这几帮你好生准备殿试。” 唐寅那副踌躇志的神气顿时散尽,犹如霜打了的茄子似的,吱唔道:“我们已经模拟了许多篇策问,眼看着殿试在即,是该放开文章,养养神了……” 崔燮垂下眼,冷然一笑。 从那以后,或者说从进了崔家以后,徐、唐二人就没再出过门。崔燮亲自出了十余道时务策问,打着帮助唐寅考上状元的名义,把他们俩人关在家里接着模考。 如今会试榜发下,三人中有两人没中,家里的气氛也是有点凝重。 他回到家后,和哥低着头闷闷地见礼,徐经神也有些怅然,就连唐寅也不似放榜之前那么傲气,带点失落地说:“枉我与徐兄做对了那道题目,竟还不如那些没读过《退斋记》的人么?” 徐经也道:“是我小觑了天下才子。原来不只我们……” 崔燮摆了摆手,再不跟他们客气:“你落第不在策试,而在七篇制艺。你的时文做得文字当、布局中规中矩,一言一句都极合乎经义。摆到童试、解试考场上,都是能叫考官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那怎么,”徐经讶然道:“难道崔大人早看出我的文章是取不中的?那为何又一直着我做模拟……” 崔燮摇了摇头:“我又不是考官,怎么知道你的文章能不能取中。我只是看出了你的文章有一点病,却不是凭读书做文能改过来的——你的文章里写的都是先贤之义、与你来往的才子之意,却缺了你自己的意思。” 徐经听得怔住了,唐寅也不由自主地倾耳听着。 崔燮直言道:“你家出身巨富、藏书又多,你平就只读书、结才子,并没有真正看过民生疾苦、国有缺弊。所以写的文字多是从别处看来的,文中少了一股发自本心的‘气’。文无气犹人无骨,写得再当,和三千五百名与你一样有才学的举子同场相争,怎么能打动考官呢?” 徐经虽然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少什么,可听崔燮说他的经历,说得活像认识了他半辈子一般,心里模糊着有些信服,便问道:“前辈的意思是叫我养中浩然之气?那我该如何做呢?我家是梧州大户,积善之家,也一般施粥施米,修桥补路……” “那你可曾亲自接触那些穷苦农户?可曾出行千里,见见异乡风俗,百姓民生?”崔燮对着他微微叹息:“人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家里已有万卷藏书,你读过的比别人多得多了,缺的就是行万里路的经历、为国家、为百姓读书的志气。” 赶紧到处走走,培养家人旅游的习惯,别耽误了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成才。 点拨完徐经之后,又严厉地对唐伯虎说:“伦文叙能于三千五百人中取中会元,必定是个文才器量绝佳之人。伯虎如问鼎殿试,须得更加用功了!” 人家伦文叙可是拍过电影《伦文叙老点柳先开》的名人,今科状元肯定就是他的。唐伯虎虽有才名,虽然是个解元,可全国两京十三布政司,每三年能出十五个解元,解元真没会元那么值钱。 唐伯虎也叫会试成绩打击了一下,没有那么心高气傲,老老实实地让人架着走了。 崔燮对考中的严厉,对落榜的就以安鼓励为主,带着徐经跟和哥吃了几杯酒,劝他们放开心,三年后再来就是了。 王守仁这个状元尚且落榜过一回,何况他们俩呢。 崔和想开了,决定去国子监跟他二哥一道坐监;徐经也想开了,反正这科没考上,还有三年时间可以浪,他决定回家时不走水路改走旱路,见识见识沿途风物人情。 落榜的人毕竟安份了许多,主动就不愿意再出去现眼了。不够安份的也被在家里模考,把学习量加得比会试时还重,心都是怎么富国强兵。熬到三月十五廷对,崔燮派家人送唐寅赴考回来,听说他在举子间表现沉稳,没说什么“状元必是我唐伯虎”之类的狂言,总算是彻底把这件事翻了过去。 唐伯虎再狂傲也不要紧了,伦文叙会教他做人的。 不过他也只在两试前后多关注了唐、徐二人一点,真正打进京后就盯着他们,防住了二人作死的还是谢瑛。 崔燮半夜里提着酒去跟他道谢,终于说出了在别人面前不能说的实话:“总算把唐伯虎这桩科场舞弊大案糊过去了。这些子全亏了谢兄缜密布置,从进京起就把这两人堵在家里,不然只要他们见程学士一面,送些薄礼,这事就说不清楚了。” 谢瑛喝了他哺过来的一口酒,从喉咙到心口都熨得舒坦开,含笑应道:“这不过是我的本行,有什么为难的。他们文人家里丝毫没有防备,随便安进去几个人,折腾些小病叫他们出不了门,都是易如反掌。” 崔燮笑道:“我不管难不难,我只谢你为我托付的事这么用心。其实我自己都想过,临考之前给这两个人下点药,叫他们进不了场,也就一了百了了,谁知道你这么用心。唉,也不知道是谁要害程学士,不然咱们照着凶手下手就行了。”Dd-Ne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