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公主出惊诧之。 据李氏说,午后,她在睡觉时,被人叫醒,说府外有人要见她。 李氏只得出去,却见是个从前在中认识的人,如今在皇后身边服侍。 那人给了她这纸片,让她转告大长公主,便走了。 大长公主听完,沉了一会,让李氏退下。 “以你之见,皇后见我,所为何事?”她问道。 我说:“恐怕与公主乃为同一事。” 大长公主颔首:“我亦是此想。皇后在中,恐怕比我还要焦虑。”说罢,又问,“若皇后要与我联手,可应许否?” 我说:“这要看公主要倒荀尚,还是要倒太子。” 大长公主道:“此话怎讲?” 我说:“公主倒荀尚,乃为锄;谢氏倒荀尚,乃为保皇太孙。公主与谢氏之意,皆在皇太孙。” 大长公主颔首:“正是。” “而皇后不然,皇后出手,必是要立二皇子。” 大长公主神一变:“皇后竟有这般野心?” 我说:“若大长公主是皇后,恐怕亦无从可选。荀氏虽倒,然太子乃储君。在太子眼中,到荀可绝非功劳,而是大罪。若由他承继大统,皇后怎会安心。” 大长公主眉头蹙起,好一会,颔首道:“言之有理。” “皇后必不知公主打算,此来恐怕只为一事。” “何事?” “太后诏书。”我说,“皇后与太后素不亲近,她出面去求,只怕太后不允。” 大长公主目光一动。 “如此,我知晓了。”她说罢,想了想,重新坐到车上,吩咐车夫去白马寺。 我问:“公主要去见皇后?” 大长公主淡淡一笑:“不过是见一面,去又何妨?” 第36章 皇后(下) 我和大长公主来到寺中之时, 离巳时二刻还有约一个时辰。 时值初秋, 寺后的林间已有树木初红。一名僧人引着我们走到一处小院前, 敲了敲门。 那乌漆门无声地开了半边, 大长公主整了整衣袂,迈步入内。 院子里甚是安静, 能听到远处佛殿里僧人唱经的梵音。禅房中, 一人素衣素面,正在饮茶, 待回过头来, 正是皇后。 门早已关上, 大长公主上前, 与皇后见了礼,也无多客套, 在案前相对而坐。 皇后看我一眼。 大长公主道:“这是我心腹之人,中不必忌讳。” 皇后微微一笑,看着她:“公主多不见,别来无恙。” 大长公主叹口气,道:“妾虽无恙, 但自圣上卧病, 每忧心不已, 想来中亦是一般。” 皇后眉间出失落之, 亦叹气:“谁人不是。” “妾多不曾见圣上, 未知现下如何?”大长公主问。 皇后苦笑:“莫说公主, 便是妾, 名为中,实为囚徒,如今连圣上中也不得去。” 大长公主诧异不已:“哦?太傅竟敢如此不敬?” “他如今万人之上,有甚不敢。”皇后语气淡淡,说罢,却话锋一转,“我今来,乃是有一事要告知公主。” 大长公主神平静:“皇后但说无妨。” “圣上并非生病,乃被人毒害。” 我闻言,心底一惊。 大长公主亦出惊诧之。 “中怎知?”她问。 皇后不语,却从袖中掏出一只小瓶,置于案上。看去,只见那是一只金瓶,除了瓶身光闪闪的,却看不出奇特之处。 “这瓶中所盛之物,乃产自百越之地的蛊毒,名曰百眠。中毒者,先是失语偏瘫,而后昏不醒,其症恰似中风。荀尚用以谋害圣上的□□,正是此物。”皇后道。 大长公主皱眉:“哦?” “太医蔡允元,广知毒物。圣上刚刚倒下时,妾便疑其有诈,曾请蔡太医为圣上查验,蔡太医不久即辨认了出来。”皇后道,“可其后,太子监国,便不再许我等出入陛下寝,为陛下治病的太医,亦是荀尚手下。公主可想过,这是为何?” 大长公主神不定,道:“可太傅太子既要谋害圣上,何必还留圣上命?” “这正是他们思虑周全之处。若圣上暴亡,天下人岂不生疑?”皇后道,“公主但往前想,太子白犯了巫蛊之事,是夜,圣上即不省人事,天下岂有这般巧合之事?太子行事一向狠戾,对圣上亦悖逆不孝,此乃众所周知。在中行巫蛊之事乃是死罪,即便太子亦不得免,一旦事发,莫说东,就连荀氏亦不免连坐灭族,凶险如此,又何惧铤而走险?” 大长公主出恍然了悟之,长叹一声:“竟是如此。”说罢,眼角润,举袖哽咽,“痛哉吾弟!劳半生,竟为亲生所害!” 皇后亦泣,举帕拭泪:“妾初闻此事时,亦震惊悲痛,只恨中已不得自由,也无人可信,只得以身试险,隐匿出……”说着,她深口气,“圣上曾与妾说过,众多亲眷之中,未公主最可信赖。如今妾举目四望,可倾诉者亦唯有公主。” 大长公主亦动容,道:“可事已至此,不知中有何打算?” 皇后肃然道:“圣上身陷危急,妾虽粉身碎骨,也不不教佞得逞。妾已传书告知梁王及楚王联络宗室,可惜陛下昏不醒,无从请诏,如今之事,唯有太后可主持大局。只待太后发诏,将太子及荀氏罪行昭告天下,州郡及藩国之兵必举事共讨。” 我在一旁听着,心中大为摇头。 荀尚手中有皇帝和太子,已是端坐正统,岂会因为一纸诏书就跟着造反。且不说策动这些藩王和州郡举事有几分把握,就算成功地兴师而来,只怕兵马还没望见雒,荀尚已经下手将太后及一众同谋杀了个遍。太后的诏书不过是为了师出有名,只有在手握胜券的时候才好用。 大长公主听她说罢,微微颔首,却长叹:“难啊……” 皇后面微变,忙道:“太后不愿么?” 大长公主道:“既是为了营救圣上,太后岂会不愿。只是太后尚在中,贸然发诏,荀一旦察觉,不仅太后,连中与我等亦将命危急。为安稳计,须得先将太后营救出才是。” 皇后道:“此事公主尽可放心,殿中将军庾茂及诸将,北军中的后军将军、右军将军等,皆对圣上忠心耿耿。一旦起事,必可护卫太后周全。” 我想,这皇后平看着顺从平庸,不想竟有这般手段,不但内卫,连北军也暗中安上了人。只不过她信口开河也玩得甚好,到时候得了诏书,大可不管人死活。就算这些人尽力护卫,荀尚仍掌握大部兵马,打将起来,仍是胜算难求。 大长公主闻言,却是莞尔。 “皇后思虑深远,妾殊为景仰。只是以此行事,仍多有悬空之事,且大动干戈,恐将大片伤及无辜。”她看着皇后,气定神闲,“妾却另有一策,虽不甚宏大,却更为万全,不知皇后可纳否。” 皇后闻言,一愣。 ***** 我全然不曾料到,大长公主将我给她的谋划,齐齐全全地尽皆给了皇后。 皇后显然未曾想到她竟有这般韬略,听完之后,神复杂,目中却是炯炯有光。 “原来这内外,还有诸多有志之士愿为圣上一搏。”她慨道。 大长公主道:“此乃谢氏、豫章王与妾共议之策,然妾乃轻微之辈,常觉心力不足。今遇皇后,方心怀顿开。中母仪天下,若论正统,无出其右。妾故而将此策献与皇后,愿皇后采纳,以成大事!”说罢,她郑重地向皇后伏拜一礼。 皇后含笑地将大长公主搀扶起来,道,“我等皆为圣上驱驰,救天下于水火,当无论彼此。” 二人又商谈了一阵,见天渐晚,皇后不再久留,告辞而去。 临别时,皇后对大长公主道:“荀尚虽监视中,然仍无法安眼线到妾中来。且庾茂及后军将军等皆忠义之人,可助妾隐匿出。公主若要与妾议事,可托庾茂传信;若必要见面,亦可约以时,妾仍到这白马寺中。只是陛下命危在旦夕,荀尚恐怕不会等待许久,你我须得着紧才是。” 大长公主道:“皇后放心,妾自是省得。” 二人别过,皇后戴上一顶羃离,跟随等候在外面的内侍离开。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大长公主含浅笑。 我问:“奴婢听公主方才所言,却是向皇后献计。” “不好么?”大长公主悠悠道,“如此,打杀之事便由皇后和谢氏去做,我不过为助,只需要去讨一张诏书。” 我说:“如此,功劳便到了皇后身上。” “功劳?”大长公主淡淡一笑,道,“你说,荀氏倒后,皇后要如何对付太子?” 我说:“圣上既是中毒,待圣上康复,则可据实以报,行废立之事。” 大长公主笑了笑。 “这般顺遂之事,古往今来,何曾有过?”她说悠悠道,“你且看便是,皇后必不会等到陛下醒来,就会将太子除去。” 我讶然:“这岂非弑君?” 大长公主不置可否,却道:“这等脏事,由他们出头的去做,我等自守清白,岂非安稳。” 我了然。除去太子,对每个人都只有好处。大长公主虽策略不足,可在利害轻重之事上,却是锱铢必较,纯于心。 不过这与我无干,大长公主这计策虽是跟我买的,但已钱货两讫。至于她要如何用,是她的事,无须我置喙。 “公主高见,奴婢甚为心服。”我恭维道。 ***** 我回到桓府的时候,已是傍晚。 才下了马车,我抬头,忽然望见门前站着一人,却是公子。 大长公主亦看到了他,诧异不已。 “元初怎在此?”她问。 “儿见天已晚,而母亲迟迟未归,特在此等候。”公子道。 “不过出去久了些,有甚好等。”大长公主这般说着,却出愉悦之,拉过他的手,往府中走去。 二人说了一会话,公子看我一眼,道,“今霓生也跟随了母亲整?” 大长公主道:“正是。” 公子道:“母亲可是要将霓生收过去?” “嗯?”大长公主看了看公子,又看看我,意味深长,“元初不喜?” Dd-ne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