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就是他出身牛叉,出生的时候又跟圣人出世一般,有天降祥瑞,牛叉的不行。 他也确实是年少有为,十二岁开始读私塾,十五岁就屡次上书给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而且十五岁还敢大明游历,甚至于还敢去外。 十八岁就开始学会格物,七天七夜格竹子的事情说的就是他了,年纪轻轻就已经考中了举人。 不过在会试这一关,他却是屡试不中,第一次考会试不中,李东就说他‘这次不中,下次科举必定中状元’。 但是他下次再考会试,还是不中,顿时整个人就觉得力山大了,自己的父亲是状元,又被李东这样的大佬说是状元之才,却两次都没有考上,以至于被人笑话。 现在,他今年刚刚好二十八岁,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考中,整个人也是松了口气,不至于再被人笑话,这虎父犬子的话可是非常刺耳的。 可以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唐寅、王守仁差不多,每一个人看着前面往皇内进去的朝臣,都触良多。 额,当然,这要除开刘晋来。 刘晋有金手指,考这科举都是睡着考过去,也没有受过这个时代科举考试的艰难,更是不知道现在这身份意味着什么,他此时此刻正在觉得古代森严的制度实在是太不人化了。 他都已经在这里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站在这里,既不能随意的走动,也不能头接耳的谈话,甚至于站也要站的笔直,要有一个样子。 总之规矩很多,对于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来说,实在是有太多的约束和束缚,总觉得非常累。 “唉,要不要故意考砸了,这要是以后天天上早朝,站着上早朝的话,肯定要崩溃的。” 想到了上早朝,刘晋就更是一脸的忧愁,天天三更半夜的起来,在这里等着,上早朝又是一站站一两个时辰,想一想都觉得这不是人干的事情。 终于,左等右等,等的刘晋双腿发麻的时候,这才到了他们这些新科士子进参加殿试。 殿试的地方安排在金銮殿前面的太和殿广场,此时广场的四周坐了当朝的大佬,龙阶之上,弘治皇帝也是大大咧咧的坐在自己的龙椅上面。 一番繁华的仪式过后终于也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殿试是皇帝亲自出题,当然有时候皇帝很懒就会派个重臣来代劳。 弘治皇帝是个勤快的皇帝,对于这种三年一次的伦才大典那更是重视无比,自然是不可能偷懒的。 弘治皇帝的目光在刘晋这些人身上扫来扫去,很快就锁定了坐在前面一排的刘晋,顿时就忍不住笑了笑。 “出个什么题好呢?” 弘治皇帝脑海中思索起来,殿试是皇帝出题,皇帝主考,所以大家才叫天子门生,不过皇帝出题一般都是和时事政治有关,很少会出四书五经上面的内容,毕竟皇帝需要的是能够治国安邦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有了~” 很快,弘治皇帝就想到了什么,拿起笔就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何以安西南~ 这就是这一次科举考试殿试的题目了,也是结合了现在的时事政治来出的,有明一朝,西南就一直不稳,西南地区的土司经常叛,有时候甚至于还会闹的非常严重。 现在北方的边患因为水泥的出现得以暂时安息下来,弘治皇帝心中就剩下了西南地区土司的事情了。 最近从贵州这边也是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女土司米鲁因为和自己的丈夫闹矛盾所以再次起兵叛,闹的贵州这边不得安宁,这让弘治皇帝很是头疼。 云贵地区山路险峻,本就不适合大兵团作战,朝廷纵然是有百万雄兵到了云贵地区也是枉然,拿这些深藏于深山老林、崇山峻岭之中的土司们没有任何的办法。 历代皇帝都对云贵地区的事情非常头痛,始终也是拿不出一个什么好办法来。 现在弘治皇帝也是将这个事情拿来考一考刘晋这些新科进士,想要看看他们能够有什么高见,当然其实主要还是想看看刘晋这个高人子弟在这方面能够有什么好的方法。 “何以安西南?” 很快,众人就看到了弘治皇帝出的题目。 朝中的大臣们顿时也是一个个思索起来,皇帝出题显然不是胡出题的,皇帝忧心西南的事情,他们这些做大臣的自然也是要忧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至于唐伯虎、伦文叙、刘龙、丰熙他们这些人则是一个个皱起眉头,开始仔细的揣摩起弘治皇帝出这题的意图来,然后再思索起该如何对答。 这种考题对于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来说,肯定是非常难的,读书不能读死书,终究还是要学以致用。 “何以安西南?” 刘晋看着这个考题,仔细的思索一番,拿起笔就开始写起来,开头赫然是‘改土归’四个大字。 第341章 改土归 皇阅卷处,朝中三阁老,六部尚书侍郎,外加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建昌伯和寿宁候四个勋贵代表,同时再加上翰林院十几个翰林,詹事府的十几个暂时,督察院的十几个御史组成了庞大的高格阅卷队伍。 甚至于连弘治皇帝都带着太子朱厚照亲自过来参与阅卷,这个阅卷队伍不可谓不高,足以显示弘治皇帝和朝廷对伦才大典的重视。dd-Neng.COm |